中秋节放假期间
心理咨询室来了一对母子。母亲的眉宇间隐隐透露出一丝丝无奈和烦躁,却又故作镇定。招呼坐定后,母亲陷入深深的沉思后娓娓道来:“我突然发现自己身边那个一向顺从的乖孩子变成一只坚硬的小刺猬,开始跟我顶嘴,冲我叫板,甚至对我投仇恨的目光……我委屈,不解?供他吃喝拉撒,终日辛苦劳作;一切以他为中心,宁愿牺牲自己,到头来,怎么就养了这么一个冤家?!”
睿睿按捺不住愤怒的眼神,竭力地争执着,偶尔眼神中暴露着他的脆弱和焦躁:“我已经14岁了,可她还将我当小孩,非常讨厌她的朝令夕改、自以为是。比如,她一会儿要我早睡早起,一会儿又要我抓紧时间学习;一会儿让我出去多交朋友,一会儿又担心朋友将我带坏;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之间交流、了解新闻都离不开电脑,而她也不商量一声,就自作主张将电脑卖掉,让我与电脑绝缘,怎么可能呢?”
青春期孩子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反叛和自我表现。“叛”的是别人对他的约束和漠视;“表现”的是自己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从满足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角度来看小强的行为,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个孩子浑身是“刺”了,但他思想认识和各方面的能力还停留在幼稚阶段,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现实。
“关系比教育更重要”。青春期的孩子们对被教育者这个身份非常反感,强烈渴望与家长进行平等、独立的交流,家长就要顺应孩子这种特殊心理需求,首先是和他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然后再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教育融入其中。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第一是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像刺猬一样竖起利“刺”?他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刺伤谁,而只是一种自我保护。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非常自信、固执、但内心是非常脆弱、敏感的,他非常害怕受到别人的攻击和指责。比如,睿睿的爸爸说“你不能老是关在家里,要出去多交朋友”,这话本无恶意,但小强却认为这是爸爸对他的指责,而奋力还击。所以,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调和语气,不要让孩子产生一种“你要伤害我”的感觉。另外,父母也要信任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表现欲非常强,常常会有一些偏执的观点和过激的言行,但这往往并不一定就代表他真实的意愿,家长不必过于紧张。

第二是尊重。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青春期的孩子迫切渴望别人来认同他。如果谁漠视了他的存在或者触犯了他的隐私或者剥夺了他应有的权利,他就会反抗。爸爸将电脑卖掉,孩子固执地认定“这是爸爸对我不尊重”。有些家长喜欢跟踪孩子、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虽然本意是关心孩子,但这种行为却触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孩子当然要抗议。孩子虽然是父母所生所养,但他绝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也有尊严的需求。所以,家长一定要像对待一位独立的大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第三是交流。青春期孩子的倾诉欲望非常强,他们迫切渴望向别人展现独立的思想和观念。和父母交流有障碍,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交流又担心被“出卖”,因此往往将倾诉对象转向虚拟世界的网友。家长要争取做孩子最可信赖的朋友,这也是深入了解孩子思想动态的最好方式。
第四是引导。比如,睿睿的自控力可能比较差,在上网查资料的同时也许会沉醉于网络游戏,父母就必须要求他自我限定时间:每次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然后监督他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通过学习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是如何被他人的行为触发情绪,并学会如何把情绪转化成具有创造性的能量,也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技巧,帮助从理智扩展到心灵深处的智慧洞察,不但能够充分利用理智的力量,而且能够利用内心的智慧,从而提高亲子关系的关系质量。母亲感叹说,她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陪伴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