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叫“岁月不留情”,当曾经是自己最熟悉的孩子渐渐陌生,一天天长大,才真切地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很多家长会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对叛逆期青少年的成长焦虑不仅表现在叛逆期儿童,而且表现在叛逆期的父母。许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乖乖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仅让他向东偏西,甚至还出现了反叛与对抗的情况。
问题一:儿童为何出现叛逆?
说到底,还是孩子的独立意识觉醒了,他们非常想主宰自己的命运,想要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和行为,以为孩子应该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而且孩子们强烈的独立意识促使他们坚持自己的本心,于是父母和孩子就产生了矛盾,会感到孩子叛逆。在实践中,反叛是个体独立意志的强烈体现,只有强烈的个人意志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去抵制父母的管教,表现出反叛行为。所谓“乖孩子”没有叛逆期,其实就是个体意志不够坚强,他们的独立意志无法抵挡来自父母管教的压力,不会出现叛逆情结。
反叛期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要阻隔外部非自然刺激模式,同时塑造共同的外部敌人、强化内部认同和联合,从而建立强大的自我意识,树立自尊和自信。虽然研究显示,孩子从2岁起就有了独立意识,但是他们个人的独立意志还不够强,当父母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时,他们就会退缩,不会表现出反叛的行为,只依靠父母生活。
问题二:反抗能避免吗?
反叛是早晚的事,早不反叛,晚辈也会叛逆。任何人有独立的人格、完整的人都会想对自己负责,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孩子迟早会叛逆。直到孩子长大了,才能有独立的人生。试一试会不会有父母想培养一个总是对自己言听计从,离自己不远的“妈宝”?若要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那孩子迟早会有反叛行为。因此,叛逆是一种必然,是正常儿童应该经历的阶段,是儿童成熟的表现。
问题三:反叛时期是否有时限?
反叛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存在时间限制。即使来得越快越好,叛逆问题也越晚。
第一,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会意识到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做出调整,进而改善亲子关系。
所以,这样带给父母的反叛思想越早越好,家长越早改变,越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第二,孩子在叛逆的时候,肯定会违背父母的命令。幼年,即使是叛逆,能做的事也是有限的,若成年后叛逆,则因思想更为成熟,破坏力更强,很有可能产生无法弥补的后果。此时家长想再次反省,再想改变教育方式也迟了。

问题四:怎样和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改变思想,调整沟通方式;
最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事情莫过于孩子们的衣着打扮,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等等。此时只要不违反大原则,也不违反道德底线,父母不必跟孩子斤斤计较。有节制地鼓励孩子去尝试,探索,掌握和承担失败的风险。使他们自我调整适应,慢慢地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也最舒服的环境和状态。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进入叛逆期时,就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样。它们还想让其他人把它们当作人类。家长用成人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就会发现孩子比自己更有道理,也更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能适应角色转变,成为孩子的朋友。没有权威型的家长,将自己转变为又友又师的角色。
青少年时期,对父母是一个去“理想化”的过程,以前以为父母在其眼中无所不能的超人。此时此刻,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下降,不再一味地服从父母的种种命令,经常对家长的建议和要求提出质疑和反对。甚至当家长的建议和要求是合理的时,他们也不愿意相信,极力坚持。因此遇到问题时,应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发现孩子的想法很幼稚,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要一开始就简单、直截了当地反对或否定他们。更重要的是首先肯定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小心思,然后我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要在平等、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与孩子沟通,再去表达我们大人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去利用
心理咨询引导孩子,纠正他们的不合理观点。